首页>财经>正文

香港储蓄险大揭秘,友邦、保诚、万通保险有何区别

受益于制度成熟、监管严格的市场环境以及品类丰富、功能多元的投资产品,赴港投保日渐成为内地客户的热门选择。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仅2024上半年,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便高达297亿港币。尤其是香港储蓄险这类兼具储蓄、投资、保险等多重功能的产品,尤为受内地客户青睐。

但由于缺乏对香港储蓄险的专业认知,很多内地投资者难以有效厘清这类产品的优势与弊端,明确其是否贴近自身需求。下面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香港储蓄险是否值得投资,以及如何配置等问题。

香港储蓄险值得投资吗?

与其它重疾险、寿险等其它投资产品一样,香港储蓄险既非纯粹的“宝”,也不是所谓的“坑”,它有着独特的优缺点,收益与风险并存。

香港储蓄的优势在于:

(1)多元化的功能、价值:其核心功能包括长期储蓄、投资增值以及风险保障,是一种带储蓄功能的保险。并且,得益于独特的分红机制,其长期收益要高于单纯的存款,尤其在内地银行存款利率频频下调,降至2%以下的大背景下。

(2)出色的灵活性:香港储蓄险支持用户通过美元、港币投保,供款方式灵活,部分产品还支持英镑、澳元、人民币等其它主流币种。同时,较周全的储蓄保险计划支持受保人变更、保单拆分。

(3)税务与法律上监管规范、严格:香港储蓄险收益分为保证收益、非保证收益,前者需要险企进行刚性兑付。并且,香港保监局硬性规定,保险公司应主动公开每年分红实现率,令投资者明确自身应得的非保证收益。

缺点方面,香港储蓄险的保险条款设计更为复杂,需要注意的细节更多。如果研读不够深入、专业,很容易忽视关键信息。同时,其非保证收益部分与经济发展、汇率波动、险企投资策略高度相关,不确定因素多。

哪些人适合配置香港储蓄险?

除了厘清产品优缺点,投资决策时,用户还应明确自身需求、抗风险能力,再决定是否购买香港储蓄险。举个例子,对于追求短期高收益或缺乏稳定供款能力的用户,这类讲究“细水长流”的保险产品,显然不符合需求。

尤其对于缺乏抗风险能力的群体,一旦难以长期持有相关产品,很可能因为中途退保承受本金损伤。那么,香港储蓄险适合哪类群体呢?

从稳健、长期投资角度看,其较为适合如下群体:(1)有长期投资、财富传承规划的人;(2)希望资产多元化配置的人;(3)资金流稳定,对分红波动、汇率波动等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人。

如何选择香港储蓄险?

除了明确自身投资需求、风控能力,厘清不同香港险企在历史背景、信用评级、赔付表现上的差异,也是理性决策的关键一环。

通常来讲,扎根香港市场多年,资金足、信誉好的险企,更值得信赖。以友邦保险、保诚保险、万通保险为例,一起来看看这三家险企在股东背景、国际评级、偿付能力都有什么区别。

在股东背景方面,友邦保险的主要股东包括纽约银行梅隆公司、摩根大通集团、花旗集团等;保诚集团的主要股东包括贝莱德投资管理公司、Third Point公司、挪威银行投资管理等;而万通保险的主要股东则为云锋金融集团、美国万通人寿等,三家都拥有强大的背景。同时,这三家皆与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有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如万通保险就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委托管理机构主要管理者之一的霸菱Barings资产有着长期合作,确保了资产稳定。

在信用评级方面,友邦与保诚标准在普尔信用评级上达到了“AA-”级别,而万通保险则是被惠誉国际评级有限公司授予“A-”评级,都说明这些险企自身的财务情况、信用等级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在偿付能力方面,香港保监局监管要求,险企展业期间需将偿付能力充足率(保险公司实际资本/最低资本要求)保持在150%及以上,在这方面,这三家险企都有不错的数据,其中,友邦保险有着高达260%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万通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达到了247%,而保诚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则为202%,这就意味着三家险企可对全部保单同时理赔2倍以上,既可超额满足监管需求,也证明了自身的财务实力及赔付能力。

从险企专业视角出发,香港储蓄险既非通往“财富自由”的捷径,也不是骗人的“投资陷阱”。作为投资产品,其同样无法兼具高收益、低风险以及高流动性,需要进行不同程度取舍。但对能够稳健、长期进行投资的客户,兼具多重功能、灵活性以及严格监管的香港储蓄险,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具体如何选择,正如万通保险一直提倡的,未来变化不定,需要明智、慎重决策。

大家在看

换一换

文章点评:

表情